互联网研发工程师个人成长
在行的工作中,遇到很多的用户集中在研发类的职业成长问题上,很多专业都有类似问题,除了专业技能、专业知识的成长(比如代码、架构、测试、算法等等方面),还有很多类似公司职业晋升、项目管理、业务思维、公司办公室政治等等,前面的专业问题可以通过CSDN,掘金,gitlab,github,v2ex等平台去解决,但是后面的问题,目前很难有一个专门的通路给大家提供帮助,但往往是后者,成为阻碍大家成长的一个墙。那么,我们是否能够建立一个付费平台,更高效链接资历较深的研发从业老师,和需要帮助的研发同学?
基于这个问题,我们开始探讨这个“研发职业成长咨询平台”项目的可行性。专访了一些从业者,他们先后任职于美团、百度作业帮、优酷、掌阅、英语流利说等。
徐小磊:前阿里巴巴产品专家,10年大数据行业
https://www.zaih.com/falcon/mentors/2brx2zfyk2c
如果做垂类大研发,是否有市场空间?您怎么看?
- 如果单从数据分析领域看,目前国家都在提数字化转型,很多约见的用户都是传统企业的人,甚至有一个老板带了5个助力听。大环境来说,大数据是缺人才的,所以这个大方向一直是可以做的。那么垂类的发言圈“在行”,是有价值的。
职业发展中,新人遇到问题有没什么共性?
- 有数据意识,不知道怎么用在实际的业务中(很多用户可能是统计、数学、海外学习经历,资历都不错)
- 以为学习数据分析都是需要一个语言,比如python,R,但是没有意识到这个其实是工具,主要还是对业务的理解
开源的思路,和付费买知识?会不会有冲突?
- 不会,我的课程大几千的很多人买
目前做的事情
- 目前广发银行做数据运营
- 2019年7月开始,做数据分析的培训,每个班大概20-30人,2000一天,2年5000元以内。目前积累了400多个用户。
- 今年疫情线下没做,准备做线上
外面几千的课程大概的框架
- 理论加实际案例
- 大厂光环
- 真实数据案例,脱敏之后融入,让用户去使用、分析(大厂的数据库,数据脱敏之后,但实际的业务关系、数据相关性等等信息是非常宝贵的)
关于研发圈的在行
- 觉得交付上,真人1对1的交付,感知是非常棒的,是特色
- 关于面试/晋级答辩/vs个性化的问题,认为可以综合起来做,因为标准化的课程不解决个性化问题,成长的很多问题是个性化的。
邱胜科-美团算法专家-访谈记录
https://www.zaih.com/falcon/mentors/2c0cweuqw48
工程师职业成长,和产品、运营等岗位有什么区别?
- 成长遇到的问题都是类似的
- 技术性问题,反而不是在行这类平台能够解决、和应该解决的 。
职业发展中,新人最容易犯的错是什么?
- 职业规划,个人成长规划,对于大方向的判断
- 心理因素,性格因素
- 办公室政治,个人沟通等问题
这个市场是否能规模化,“开源”的程序员文化,是否对付费的知识经验分享造成冲突?
- 公司业务信息,不适合外部分享,需要脱敏
- 大家都为职业发展,有用户愿意为这些知识付费。正在做的晋升答辩的培训,10个人,每个人500,4个小时的活动。
论坛/社群/社区(CSDN,掘金,gitlab,github,v2ex),和与专家老师直接沟通对比,带来哪些不同的成长?
- 技术论坛,更多从技术实践去讲,但是对于工程师的成长、晋升答辩准备、项目遇到问题的解法、效果论证等等问题,没有一个平台传授这些经验
- 对于面试/晋升答辩的看法比我更深入:面试各个公司的要求不一样,也难以标准化(编者按:不一定),但是晋升答辩更接近实践,干货更多,大家拿着业务去diss、argue,高手之间的对决,模拟答辩,也需要控场。
- 编者按:对于不同的用户,交付不同形态的产品。面试、晋升答辩、个人导师的定时check制度等等服务形态
- 0-1岁经验,面试、交流能力
- 3-5岁,晋升答辩,业务能力
- 5-10岁,业务判断,lead,架构,人员(心理、团队、目标管理、项目管理)
也抛几个问题,几位大佬有空可以写下自己的看法(欢迎写在这里)
* 工程师职业成长,和产品、运营等岗位有什么区别?
* 职业发展中,新人最容易犯的错是什么?
* 这个市场是否能规模化,“开源”的程序员文化,是否对付费的知识经验分享造成冲突?
* 论坛/社群/社区(CSDN,掘金,gitlab,github,v2ex),和与老师直接沟通对比,带来哪些不同的成长?
何群:前果壳前端研发工程师,百度作业帮高级后端研发工程师
- 技术更迭比较块,五年前的技术可能到现在已经落伍了,工程师的成才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保证自己不落伍。
- 对系统知识系统结构缺乏认知,不知道如何确定学习的方向。
- 开源的是项目,付费知识的分享可能是说一种点拨的方式,但是单纯的指导方法论可能比较空洞。目前有极客时间/拉钩大学 以收费课程的方式来针对的知识讲解。有奈学教育针对系统结构的视频班课。
- 老师的沟通只是一个指引方向,学生真正要获得成长还是需要gitlab开源项目或者自身项目的积累。
张博:前优酷、果壳高级研发工程师,掌阅高级Python研发工程师
- 这个问题有点难,因为不太懂产品和运营岗;对工程师成长来说,除了学习,我觉着工作态度更重要。
- 眼高手低,盲从,基础不扎实,方向没找好,走了很多冤枉路。
- 可以规模化啊,培训班现在赚的盆盘钵满就是最好的证明;两者并不冲突,付费是把知识串了起来,更容易理解消化,是快餐,开源文化更注重某一个点;虽然你在网上能找到 付费的内容,但是整合起来还是挺难的。付费是一个快速的入门。
- 师傅引进门,修行靠个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