骇客白访谈-决定和不决定都是一念之差-张博-掌阅高级后端研发工程师

张博
掌阅高级后端研发工程师
前果壳/在行后高级端研发工程师
前优酷后端研发工程师

我是什么样的人?

白日梦想家。 喜欢写跟用户有交互的代码,你也想起舞吗? 好的执行者,矛盾体,自卑自负共存。

关于独立项目

水上山:有没有做过独立开发项目?其中最愿意分享的事是什么?
张博:当时做了一个基于地点的应用,比如我选一个地点,我希望别人在这里帮我办一些事情。
水上山: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人们基于时间、空间的差异,让人们去配置资源。在行、骇客白,其实都在在尝试配置人脉在时间、空间上的信息差,把信息传输给需要的人,建立服务。你怎么看待为什么有的独立项目能成,有的不能成?
张博:推广应该是一方面,可能很多时候做了没人知道。另外很多都是为了自己用,这是独立开发很多人的初衷。

5年和10年后你的理想生活是啥?包括生活、工作

张博:之前一直在规划去西藏,毕业的时候已经去了。这次希望能够走川藏线,当时毕业318国道已经在修,现在去的难度会小很多。我爸也是喜欢骑行的。剩下的很多规划可能都是关于孩子。
水上山:其实现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,都是面临35-40岁,我们到底会过什么样的生活的问题,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问自己的。所以期望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精力中,做做大一搏。
张博:之前就听说有个大哥40多做开发,除了养孩子还得还房贷,技术到后面提升又比较难,感觉就会面临一种要失业的危机感。有时候就需要去想自己,未来会怎么样。
水上山:感觉现在我们的行业,不管对与35、40的研发还是产品,还是比较吃青春饭,当你在这个时候换工作,就面临拿工资高,但是拼时间体力拼不过年轻人的情况。当然,如果往高处走、管理,另当别论,但是绝大多数不是这个路径。感觉就是我们需要去破圈,走出自己现在看起来舒适的圈子。

你怎么看待三分钟热情

张博:我一般都会用这三分钟热情,把这个事情一鼓作气做出来,就像我之前给你看的送券的小程序,大概做了1个星期做,但是昨晚之后确实会不想去看了。
水上山:这个议题其实也是在看我们自己,当需要去做骇客白的事情,我们肯定也会遇到很多困难,那到那个时候,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克服,其实是我想聊的。
张博:我觉得还有个点,当一个人做的时候,可能面临3分钟热情,但是大家一起,会有别人去推动(别人的劳动会push你去克服)。

对于骇客白的付费制度

水上山:对于之前降到骇客白可能的三种付费逻辑(女生程序员姜楠采访-关于骇客白价格问题的讨论),你对付费制度怎么看?张博:我倾向于单次付费最简单,会员制就涉及到你怎么和供给侧行家沟通(比如收益)。免费的话,仅限于少量的分享。

你对后端研发工程师成长有什么看法?有没有兴趣去做更业务的事情?

水上山:你觉得做业务和做偏后端技术模块,哪个对提升更有帮助?
张博:其实做业务,不是你去把一个功能点实现了就可以。有的人觉得做业务没有前途,但是我觉得业务里涵盖的点很多,怎么理解需求、怎么实现需求、还有设计模式问题,还有技术框架的选择,包括未来扩展性的考虑。设计模式,比如研发过程我们聊的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, 面向过程就是大串,根据进程去写,相对复合人类的思维方式,从开始写到结束,一个函数搞定一个需求。稍微好一点的,做了拆分解耦,比如目前普遍的MVC模式,其实也是面向过程。其实也不存在完全的面向对象,更多的是两种混合着使用,不能为了对象而对象。面向对象的扩展性更好,适用于复杂需求,面向过程更适用于简单的,一次性需求。
水上山:感觉对于后端很多技术,如果能够变成一个产品、非技术能够理解的内容,其实也能造福很多人。比如我自己去学数据相关的知识,会帮助我更好去理解业务和反思业务。我们做事情做业务的判断,其实可以吸收研发过程的一些方法理论。
我们如果做业务是为了解决眼前看到的问题,比如做个平台让他们见面,撮合见面过程,这就像面向对象编程。 但是如果我们看到整个全体,从独立开发者、研发、甚至扩展到所有在做创造性工作的人,那么以他们为对象,见面聊天也是一个对象,那么我们也许还能在这些对象中建立更多的链接方式、交互方式,根据对象的特点,去扩展场景。我们更需要宏观去看,对象之间会发生的关系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