骇客白访谈-坤海-清单小程序开发者-成长不是逆人性,是你需要发现自己感兴趣领域
坤海
金融科技项目研发
你现在做什么产品项目?
坤海:有之前做的搜索聚合类产品research(聚合Google、百度、bing等搜索引擎,还有知乎、Github、简书、Stack Overflow等项目),还有现在做的清单类小程序,还没有上线。现在最想做的就是类似的清单工具。
这个工具和别的清单类工具(滴答清单、番茄土豆)等,有什么区别?
坤海:看完了清单管理的书,思考怎么能工具化帮到自己。但是之前的清单工具列一个list,你完成了会划掉。但是每天有很多的事情,是需要重复去做的,比如你需要形成一个习惯,他会类似一个提醒日志的方式存在。我希望这个工具变成一个习惯养成的工具,一周一个循环,比如每天10个一周50个俯卧撑。
还有一个点,比如我们想做一个项目,我会列很多个问题,自己没有想清楚,用这个工具辅助自己把事情解决完。
水山说:有时候一个产品会聚集一波类似的人,比如做这个类似清单的工具,可能就能聚集一波习惯养成类型的用户。
做项目的收获是什么?
坤海: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更理性了。就是之前比较冲动,有时候想到一个想法就想把它做了,但是这个过程,会让你去理解,有的东西可能就是你自己和小众群体有的需求,你会更理性看待这个问题。所以对我们来说,做了10来年,需要更多的对自己的风险管控。
还有一个收获,知道人之前对自己的想法,会有盲目的乐观和自信。需要自省。
你觉得你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?
坤海: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事情,你的希望做成的事情,是不是你的战略能做成的。应该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点,往前探一步,而不是盲目的all in。
关于骇客白的想法
这个需求存在么?(关于骇客白查看历史文章)
坤海:需求在,但是想起来很难做,第一个难点就是供给端(有能力的人)是否会因为700-800元,就愿意来付出。
坤海:我觉得需要让大v持续去输出内容,把干货分享出来,才能建立信任。
水山说:1,我们希望用户匹配来更好的供需之间的关系,之前文章有聊到“和独立开发者群友聊“骇客白”项目”。2,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套金钱以外的激励机制,我们需要好好思考,大佬们为什么愿意在Github的开源项目上去付出精力,其实背后是在加成他自己、自己的项目在行业里的影响力“与作业帮后端研发何群聊开源项目”。但这个激励机制怎么做,还在思考(关键词:游戏化、顺人性)。
水山说:信任应该如何被建立,了解一个人、建立信任的过程是否能够模式化,比如我们在讨论“《原则》书中关于situation和对应的解决原则principle”之间的推荐关系,那么人与人之间从陌生、到发现共鸣的频道、到深入一个议题有问有答,这个过程是否能够模式化?如果模式化了,这个事情才能做到更大规模上。这也是难点,继续探索。
如果说娱乐是顺人性的,成长是逆人性的,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让成长变成快乐的事情吗?
坤海:我觉得娱乐顺人性统一,成长逆人性不太同意,你喜欢的方向成长,你就是顺人性的。很多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,最近大家聊的新流,其实只有你找到你愿意投入的项目里面,你才能够进入这个新流状态。
水山说:我去做骇客白,也是因为进入过之前的深度交流的心流,才更愿意帮助更多人找到这种感觉。如果这个事情能成,我们能否记录更多人与人之间,进入心流的状态,我在足够的数据情况下,能否做更好的匹配,我更容易知道两个怎样的人,容易进入深度交流的“心流”。
坤海:这个事情是不是很多功能,知识星球已经满足了?
水山说:骇客白和知识星球的区别,知识星球是1对多的输出,更多在一个KOL知识圈子内进行交流,扩圈比较难。我们期望骇客白,是多个独立的节点,节点之间是可以产生无数个链接的。
坤海:对于创客、对于独立开发者,有时候对于商业、市场的知识,一般是比价缺乏的。也许对于这个群体,补齐短板,也是一个痛点。
坤海:感觉对于独立开发者,感觉你们也可以去做类似Producthunt的事情,把很多开发者的项目收录进来。
水山说:当我们开始去做“访问100个开发者”,其实就是在做早期的收录开发者和背后项目的事情。
关于骇客白专访
我们会访谈创客(独立开发者、研发、产品运营)他们的项目和背后的故事,通过这个公号共享给大家,欢迎大家关注、等待、思考、碰撞。
历史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