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槽微信

摘要:关于微信桌面版登录,作为一个在桌面登录微信的用户我要的就是效率,你却在这个时候让我掏出手机。企业微信必将放开更多的限制拥抱生意。

微信桌面登录

小龙老师克制的产品理念我一直很受用。老师一直想让微信融入线下生意的生态,小程序、扫码等等的产品在最开始推出的时候(包括现在),一直在践行链接用户线下和线上的职责。但也在变,小程序从最开始的用完即走,到后来也接入了留存时长的游戏。但是有一个动作非常值得吐槽,那就是手机扫码登录桌面产品。好了,今天是一个微信桌面用户的吐槽,客官们听听就好。

如果要说为了身份鉴权和安全,那也有多种方式,Google、Facebook也能够提供用户摆脱手机的登录方式。身份鉴权应该在合适的时机给出对应的策略,而不是强制让用户在每个非手机端微信登录的场景,都使用手机扫码。

如果要说这是为了让用户不用记住密码,那其实Google和Safari的记住密码功能也许是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
如果要说这是一个策略,能更多培养用户扫码、线下、手机、人的链接关系。那,作为一个桌面客户端和网页版用户,我认为最高效率的登录方式是键盘密码或者记住加密密码的策略。当我坐在桌面,我多半在工作,而不是人的链接和追求感觉,我要效率。强行让用户不断的重复桌面扫码登录,强制人们断不开手机,我认为不太“克制”。

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在朋友圈做了个小调查,简单的反馈应该是1半人喜欢1半人不喜欢,有意思的理性讨论摘抄如下:

其实更多的微信怎么看待用户的身份 是我这个感觉非常重要,越接近生活本身的时候 这种莫名的仪式性的不便越重要,当然张小龙是不是这么想的我也不知道 只是作为信息决定论者有些魔怔

而我想表达的是关于个人认知:微信现在的动作,太强调了手机这个物理介质对身份的绑定关系。这不见得是一件有益的事情,因为人之所以为人,和这个手机得物理介质无关。

当然也可以相信未来的鉴权仪式感可能都来自于生物鉴权,类似于线下的扫脸支付场景,苹果的扫脸。但这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
关于企业微信的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

说到企业微信又不得不吐槽下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的产品策略。微信一直在封禁各种微信群管理工具,因为大家用户了微信不公开的网页版接口,并实现智能管理,微信干掉了虎赞等一些列的微信生态产品。但是堵不如自己做,于是企业微信里他们决定自己做。

微信3.0开放了一些接口,让以前在微信生态早已经风靡的私域流量打法有了官方的许可:企业微信群、离职员工用户继承、企业微信朋友圈等,都是微信看到微商、私域流量从业者生意的生态后,尝试去改变的例证。但是你却能看到微信在“克制”和“拥抱下沉市场流量”上的纠结,比如在企业微信群,最开始限制50人,需要你达到一定活跃开放到100人,而在近期又扩开到了200人。策略的变化和放宽可以理解为微信在测试和逐渐放量,也可以理解他们在践行“邓巴数字”的更高阶的策略判断(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·邓巴(Robin Dunbar)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。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: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,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)。

关于企业微信最后说一句,你肯定可以看到,企业微信必定会向商业妥协。在带着镣铐跳舞的情况下,一定会逐渐拥抱私域流量的生态。

One Reply to “吐槽微信”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